政策解读:科学认识可降解塑料等塑料替代产品 引导相关产业有序发展

发布时间:

2022-03-02

  随着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深入,塑料替代产品需求不断增加,相关产品广受社会关注,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和挑战。近日发布的《“十四五”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》(以下简称《方案》)则对于科学稳妥推广替代产品进一步部署,为“十四五”时期相关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。

  生物降解塑料是塑料替代材料中的一种,是指在土壤、海水、淡水、堆肥等环境条件下可被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(CO2)或/和甲烷(CH4)、水(H2O)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等的一类塑料。目前已经产业化的生物降解塑料类型主要包括聚乳酸(PLA)、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(PBAT)、聚羟基链烷酸酯(PHA)、聚碳酸亚丙酯(PPC)等。其中用于膜袋类原料主要为PBAT,用于餐饮具、注塑、纤维的原料主要为PLA。其他类型的生物降解塑料主要应用于领域,并随着性能的改善、成本的不断降低,开始在纤维、农用地膜等生活用品领域应用。

  随着我国塑料污染治理政策的不断深入,生物可降解塑料产业得到快速发展。从产能上看,2020年我国PBAT、PLA年产能分别约为30万吨、10万吨,约占全球产能一半。预计到2025年,我国PBAT、PLA年产能将在700万吨左右和100万吨以上,约占全球产能三分之二以上。从标准上看,生物可降解领域标准正逐步完善,生物降解ISO国际标准检测方法中,我国已等同转化11项。从检测能力上看,能够对生物降解塑料的降解性能进行检测的机构快速增加,国际上被同行或像DINCERTCO、BPI等认证机构认可的能够检验这些检测的实验室约15个。

  但还要清醒看到,各界对可降解塑料的应用领域、降解产物对环境的影响等问题也还有不同认识,目前可降解产业发展仍然面临标准不完善、检测能力不足、后续处置存在短板等问题,在科学研究、产品性能、使用成本等方面仍需持续发力。

  从应用领域上看,部分领域的塑料制品要完全回收再利用存在很大难度,生物降解塑料制品在这些领域推广应用,可大幅降低传统塑料向环境泄漏的风险,是防治塑料污染的重要路径之一。一些难回收的塑料如农业用覆盖物、絮凝剂和水溶性聚合物等,常常从封闭的垃圾处理循环系统中泄漏到环境中去;一些海洋中应用的制品是由塑料制成的(例如渔具),这些制品有时会被遗失或有意放置在海洋环境中。值得注意的是,培养公众绿色环保的生活习惯十分重要,不能因为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而形成了随意丢弃的习惯。

相关新闻